株洲中医江为治疗肿胃蕴热型肝风粉刺

——面部起脓疤红疹出油多 额头部位较为集中 黄豆大小色红伴疼痛
****、男、16岁
初诊:2023-01-29
主诉皮肤反复丘疹3年余。
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面部起脓疤,红疹,出油多。以额部较为集中分布米粒,黄豆大小脓疤,色红伴疼痛,此起彼落,反享不断,,大便结,口干,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。
中医诊断肝风粉刺
中医证型:肿胃蕴热,外感毒邪
中医治法:清肿胃热,佐以解毒
西医诊断:痤疮
方药:
银  花15g   连 翘15g   蒲公英10g   地  丁10g
桑白皮15g   瓜 蒌15g   野菊花10g   皂角刺10g
大  黄10g   山 楂15g   千里光10g   鱼腥草10g
赤  芍10g   丹 皮10g   丹  参15g   黄  芩10g
栀  子10g   甘 草6g
14付,水煎服,日一剂,分两次温服
二诊:2023-02-19患者复诊,服前方14剂后,大便日1行,口干缓解。
现症见:面部红疹少许新出,原脓疮有减少,面部油脂仍多,同时有许多白头、黑头粉制。
结合患者情况,中药前方加用麦芽、薏苡仁、浙贝、泽泻以加强化湿散结,解毒利湿之力;外用夫西地酸软膏。
三诊:2023-03-12患者复诊,服前方14剂后,面部粉制,脓疮,红斑均有减少,食辛辣后时有反复。
更方:
银  花15g   连  翘15g   野菊花10g   鸡冠花10g
车前子15g   夏枯草10g   桑白皮10g   地骨皮10g
蒲公英30g   薏苡仁30g   丹  参10g   木  香10g
黄  芪15g   凌霄花10g   红  花6g    甘  草6g
14付,水煎服,日一剂,分两次温服
四诊:2023-04-06患者复诊,服上方28剂后,面部丘疹,脓疮基本消退,毛孔变细,仅有少许色素沉着。
按语:寻常痤疮是发生于青少年面部、胸背的毛囊,皮脂腺的慢性炎症,常伴皮脂溢出。本病的成与肺胃湿热关系密切,凡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,均可导致运化失常;过食油腻辛辣之品,亦可助湿化热,湿热互结,熏蒸头面,致使皮脂分泌过盛,复感毒邪,阻塞毛窍,使气血壅滞,外发肌肤而生脓疮,日久气滞血疼形成束肿结节。本例患者是血气方刚的年青人素体健康,阳热偏盛,故佐以大量清热解毒的银花、连翘、蒲公英、野菊花,并配以清阳明腑边的大黄、瓜蒌,共奏清泄肺胃蕴热功效。后期加用黄芪、红花、凌霄花以行气活血化痰达到促进生孔收缩,修复皮肤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