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中医曹卫治疗急喉痹(疱疹性咽峡炎)

——体温反复升高 咽痛拒食 大便两日未解
崔某,女,3岁。
首诊:2023年7月10日
主诉:发热3天。
现病史:患儿3天前出现发热,体温39.6℃,于某三甲医院就诊,予相关检查,诊断:“疱疹性咽峡炎”予以对症治疗,体温仍反复升高,体温峰值39.0℃,通过亲人介绍遂来我处就诊。现患儿体温39.3℃,咽痛,拒食,偶有鼻塞流清涕,大便两日未解。查体:双肺呼吸音粗,未闻啰音,舌尖红,苔黄厚。咽红,双扁桃体II度肿大,咽峡部见多处溃疡面,全身皮肤黏膜完整,未见出血点,手足肛周未见疱疹。
诊断:中医诊断:急喉痹--湿热喉痹
西医诊断:疱疹性咽峡炎
治法: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
方用: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:
麻黄 4克 连翅 6克 赤小豆 15 克 法半夏 5克
广藿香5克 杠扳归10克 生石膏30克 芦根10克
酒黄芩5克 酒大黄5克 薄荷5克 土贝母 5克
陈皮 5克 桑白皮6克 薏苡仁15克 甜叶菊 2克
重楼3克  六一散9克
3付,日1付,水煎服,分多次温服。
回访得知一付烧退,三剂后痊愈。
按:古代中医并无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名记载。但根据其病因、病位、症状等临床特点,中医认为其属于“湿热喉痹”、“口疮”、“感冒”、“口靡”等疾病的范畴。
《疮疡经验全书》:“风热喉闭,其因皆由病人久积热毒,因而感风。”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咽喉生病者,由风毒热性搏于气血。”其病机为外感风邪与内热火毒的邪气,搏结于咽喉发病。
小儿形体稚嫩,脏腑娇嫩,又属纯阳之体,易于感邪发病。现代生活中各种零食等因素易对小儿的身体造成负担,或喂养多膏粱厚味,导致小儿胃火偏盛,心脾积热,热熏咽喉;再感风热之邪,由口鼻侵入,内乘于脾胃,内外合力而发病。本病病理多为风、热、湿、毒。故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,解表发汗,清热利湿;加石膏合酒黄芩、酒大黄,清泄肺胃之热,又能通腑。芦根、薏苡仁消肿排脓,薄荷疏风清热,利咽消肿;重楼、杠板归合土贝母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。广藿香芳香化湿又能解表。六一散清暑利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