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中医徐慧治疗脾虚湿滞型舌痛

——舌质有灼热疼痛感 平素嗜酒食辛辣则加重 精神一般稍紧张 舌边稍红苔薄黄脉弦
周某,男,70 岁
初诊时间:2022-5-5
主诉:自觉舌质有灼热、疼痛感3年余。
患者诉:平素嗜酒,3年前因为疫情,终日在家无聊便开始每日独酌清酒,某日突感舌痛,头昏沉不适,外院治疗后头晕缓解,但此后自觉舌质有灼热、疼痛感,自觉舌体肿大,每食辛辣则加重,凌晨3-4点灼热感更甚,近几年反辗转中西医治疗未见改善,机缘之下,经朋友介绍到我馆就诊,诉平素口粘、口干、口臭伴口苦。
现症见:精神一般,稍紧张,仍舌体灼热疼痛,寐一般,小便黄,舌边稍红,苔薄黄,脉弦沉。
中医诊断:舌痛
西医诊断:灼口综合征
证型:脾虚湿滞
治法:健脾祛湿,清热化浊
方药:黄连温胆汤加导赤散加减
黄连5g、黄芩9g、法半夏10g、陈皮10g
茯苓10g、土茯苓15g、薏苡仁30g、枳实10g
竹茹10g、生地黄10、淡竹叶10g、玉竹10
麦冬15g、延胡索15g、白及10g、桔梗6g
甘草6g
×7剂,上水煎服,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。
2022-5-19复诊:诉服药后舌体灼热、疼痛感已明显缓解,口粘、口干、口臭伴口苦也明显减轻,现自觉口干、咽痛。苔薄黄腻,脉弦略数。
前方减生地黄、玉竹、延胡索;加连翘10g、牛蒡子6g、金银花9g、芦根15g;
继续服用7剂
2022-5-29复诊:诉舌体灼热疼痛、口干明显改善,现自觉舌体稍麻木,舌体自觉肿大,舌质淡,苔中黃腻,脉弦略数,咽干、咽痛减轻,现觉咽中异物感、有痰。
遂继续调整药方,继续中药治疗;
方用:清中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,方药如下:
黄连5g、黄芩9g、法半夏10g、陈皮10g
茯苓10g、土茯苓15g、枳实10g、竹茹10g
麦冬10g、芦根15g、薏苡仁30g、栀子9g     
豆蔻6g、浙贝母15g、延胡索15g、蒲公英15g   
甘草6g        
继续服用7剂
2022-6-16复诊:告知上述不适症状已基本消失。为巩固治疗,上方加瓜蒌皮20g、茵陈30g。
继续7剂。
复诊告知已基本痊愈,对此次治疗非常满意。
按语:古籍及历代医家中文献中并没有对“灼口综合征”病名的相关记载,根据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症状,可将其归于“舌痹”“舌痛”“舌麻”等疾病范围。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大致分为三类:(1)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篇》提出:“诸痛痒疮,皆属于火”;《杂病源流犀烛》曰: 病之无形总是火,但疼不肿是也”;《素问“热论”》曰 :“足三阴之脉皆络于舌,凡舌病之疼痛热肿,则责君火之升炎。”可见其病理因素责之于火,火热上炎口舌,可见舌体灼痛; (2)《疡医大全》云:“舌痹者,强而麻也。乃心绪烦扰,忧思暴怒,气凝痰火而成”《赤水玄珠》中云:“舌痹或麻,此因痰气滞于心胞络。”因此得知灼口综合征因肝气郁结,郁而化火,痰气交阻,阻于心胞络所致; (3)《舌胎统志》论述 “盖舌为五脏六腑之总使,如心之开窍为舌,胃咽上接于舌,脾脉扶舌本,心脉系舌根,脾络系于舌旁,肾肝之络脉,亦上系于舌本。”可知五脏六腑通过经脉与舌联系密切,脏腑之病皆可上映于舌。又《灵枢·脉度》云:“心气通于舌,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……脾气通于口,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。心主血,脾主运化,水谷精微输送于舌,则食欲旺盛。味觉正常,口腔感觉正常。综上可知,中医学多把本病病因归凝痰火阻于舌络,不通则痛,故见舌痛舌廉:气盘津液不足,不荣则痛,故见舌痛舌麻。而本案患者是由于因为疫情居家隔离,致情志不畅,肝气郁结,日久乘脾犯胃,又嗜酒不节,损伤脾胃,脾胃升降失司,水湿痰饮食积不化,日久形成浊毒所致,故以清热化浊为基本治疗原则,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致运化功能久不得复,则聚湿、生痰、化热,酿生浊毒,故方中用黄芩、黄连、栀子、蒲公英、淡竹叶、金银花清中焦湿热;法夏、陈皮、枳实、竹茹、浙贝母化痰浊;毒内蕴日久,耗气伤阴,舌体失于荣养,故口黏、口臭,舌体灼热感,故方中用玉竹、桔梗、麦冬、芦根、生地黄、白及养阴生津;土茯苓、薏苡仁、肉豆蔻、茵陈利湿健脾;延胡索行气止痛;甘草调和诸药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