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中医刘彬治疗胃气虚弱寒热错杂胃胀

——近胃脘处胀满不适饭后明显 口臭嗳气频作双下肢不温 神疲乏力活动甚则胸闷
教授
北京大学国学部国内访问学者
李某,男,57岁,工人,2018年10月11日初诊
胃脘胀满2月。
主诉:患者近2月持续剑突下近胃脘处胀满不适,喜温喜按,饭后明显。伴口臭、嗳气频作,双下肢不温,神疲乏力,活动甚则胸闷,心慌憋气,纳可,多梦,二便调。察其舌淡红,苔白,脉滑。既往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。
诊断分型:胃胀  胃气虚弱、寒热错杂
治疗:调和寒热、辛开苦降
方药:半夏泻心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
半夏15g   黄芩10g    黄连6g      干姜9g
党参15g   炙甘草10g  木香6g      砂仁6g (后下)
陈皮10g   茯苓15g    炒白术15g   佛手15g
香橼15g   代代花10g  大枣10g。
7付,水煎服,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,饭后1小时服药。
二诊:服前方7剂后,胃脘胀满大解,口臭、嗳气明显好转,仍诉胸闷憋气。效不更方,原方合小陷胸汤,加栝娄30g,续服7剂。
三诊:患者未诉明显胃胀、嗳气等症,精神状态可,胸闷憋气缓解,上方不变,续服7剂而愈。
【按】该患者患者胃气虚弱,中焦健运失职,气滞中焦,升降受阻,而致胃胀,属胃气虚弱,上热下寒之证。半夏泻心汤是治疗中气虚弱、寒热错杂、升降失常而致胃肠不和的常用方,又是体现调和寒热、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。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、呕吐泻利、手足寒凉、苔黄为辨证要点。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肠胃不和、寒热错杂、脾胃虚弱者。方中半夏、干姜辛以散之,辛以升之;黄芩、黄连苦以泄之,苦以降之;党参、大枣甘以缓之,甘以补之,甘以调之;再合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,合小陷胸宽胸散结,香橼、佛手、代代花疏肝理气,共凑理气健脾、调和寒热、辛开苦降之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