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中医江为治疗气滞血瘀型蛇串疮

——下肢大腿疼痛 小腿外侧皮肤红斑 水疱伴疼痛 有糖尿病病史
主治医师
著名皮肤科专家首届名医龚景林教授弟子
张某,男,75岁
初诊:2022-2
主诉:左下肢大腿疼痛一月余。
患者诉:2022年1月因左下肢小腿外侧皮肤红斑,水疱伴疼痛,在我市中心医院看诊,外院诊断“带状疱疹”,给予静脉注射阿昔洛韦,外涂干扰素软膏,肌注维生素B12,B1,口服甲钴胺治疗后局部水疱稍有干结,但疼痛日益加重,彻夜难眠。特来我馆求诊。
诊查:左下肢大腿内侧、小腿外侧有数片色素沉着,少许结痂及脱屑,局部疼痛拒碰,痛苦面容,舌质暗,苔白,口干苦,大便干。无高血压,有糖尿病病史。
西医诊断: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
中医诊断:蛇串疮
辩证:气滞血瘀,余毒未净
治法:益气养血,通络止痛,清解余毒
一诊处方:
黄芪 15g 太子参15g 当归10g 川芎10g
怀牛膝10g 丹参10g 红花10g 延胡索15g
郁金10g 全蝎6g 蜈蚣2g 板蓝根15g
枳壳10g 厚朴10g 大青叶10g 鸡血藤15g
二诊:服上方7剂,疼痛渐减,可自主活动患侧肢体。部分痂皮脱落,大便略干,仍口干苦,加全瓜蒌20g,熟大黄10g,服14剂,
三诊:疼痛明显减轻,仍觉左腿肿胀感,仅余少量痂,上方去大青叶,加川芎10g,醋乳没各6g,木瓜10g,
四诊:服上方21剂,患者症状基本消退,仅有局部皮肤瘙痒,上方去醋乳没、枳壳、厚朴;加生地黄、王不留行,巩固7剂。
按语:带状疱疹是水痘——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,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初次感染病毒后,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。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后,持久的潜伏于脊后神经节的神经元中,在各种诱发刺激作用下,可使之再活动,生长繁殖,使受侵犯神经发炎坏死,产生神经痛。一般病毒移行到皮肤,在皮肤上产生节段性,簇状水疱。偶尔病毒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运动神经根,引起肌无力或相应地区的皮肤发生麻痹。中医称蛇串疮、蜘蛛疮、缠腰火丹。其发病与肝胆火盛,湿热困阻,经络阻塞,气滞血瘀关系极为密切。故利湿解毒止痛是内治的总法则。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,既要抓住气滞血瘀这一主证,又要重视高龄患者气血两虚的体质。在使用活血化瘀同时,用黄芪、太子参、当归、川芎以益气养阴,活血养血之品,既用元胡、郁金、全瓜蒌、枳壳行气止痛,又用全虫、蜈蚣搜风通络。同时还予板蓝根、大青叶清解余毒。从而做到益气养血,扶正固本与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并重,诸药协同,共奏奇效。本病所伴发的神经痛,可给以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,其程度轻重往往随年龄而不同。一般年轻人一到两周即愈,老年人年龄越大,疼痛越厉害,可延续很长时间才缓解。治疗不及时,疼痛甚至伴随终生。
调护:
① 注意休息,调整情志。
② 保持局部清洁,防止继发感染。
③ 忌辛辣肥甘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