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部一颗较大的丘疹,内能挤出白色粉样物质,后逐渐增多至面部、额部许多丘疹

——株洲内科尹跃兵教授治疗面部额头痤疮

株洲内科尹跃兵教授治疗面部额头痤疮
陈**,女,24岁。
首次就诊时间:2019年9月30日。
主诉:面部、额部痤疮年余。
自诉:年余前出现额部一颗较大的丘疹,内能挤出白色粉样物质,颜色稍红。在某药店治疗后不见好转。后逐渐增多至面部、额部许多丘疹,大小不一,小者质硬,大者有明显脓头,颜色稍红或肤色,瘙痒不明显。
平素喜食火锅、烧烤等食物。平时睡眠较晚,大便时干。月经来潮时有痛经,月经量少,一般三天左右。平素易上火,不易出汗。
脉沉细缓,舌质红干,苔白厚。
西医诊断:痤疮
中医诊断:粉刺(阳明郁热,气滞血瘀)
处方:消粉方(自拟方)
党参10g,蜜麻黄6g,白芷10g,葛根20g
浮萍6g,红花6g,当归片10g,川芎10g
炒地龙5g,黄连片10g,生地黄15g,川木通10g
麸炒苍术6g,黄柏10g,薏苡仁20g,青蒿10g
天冬10g,皂角刺15g,炒王不留行10g,炒冬瓜子15g
夏枯草10g,半枝莲10g,天花粉20g,酒大黄3g
甘草5g
七剂,每日1剂,水煎两次,分两次温服。
2019年10月21日二诊。
自诉服药七剂后,未发现长出新疹,红色丘疹颜色变浅,个体都在变小。大便虽有好转,但仍些便结。余同前。
处方:原方加减服用。
党参10g,白芷10g,葛根20g,红花6g
当归片10g,川芎10g,炒地龙5g,黄连片10g
川木通10g,麸炒苍术6g,黄柏10g,青蒿10g
皂角刺20g,炒王不留行15g,夏枯草10g,半枝莲10g
炒冬瓜子30g,石膏40g,知母10g,山药20g
陈皮10g,炒莱菔子6g,姜厚朴10g,炒火麻仁10g
甘草5g
七剂,每日1剂,水煎两次,分两次温服。
2019年11月8日第二次复诊。
自诉:服上药后,未再发出新的丘疹,额部的丘疹消失,仅剩两面颊部少许。舌脉同前。
处方:继服原方。
党参10g,白芷10g,葛根20g,红花6g
当归片10g,川芎10g,炒地龙5g,黄连片10g
川木通10g,麸炒苍术6g,黄柏10g,青蒿10g
皂角刺20g,炒王不留行15g,夏枯草10g,半枝莲10g
炒冬瓜子30g,石膏40g,知母10g,山药20g
陈皮10g,炒莱菔子6g,姜厚朴10g,炒火麻仁10g
甘草5g
七剂,每日1剂,水煎两次,分两次温服。
2019年11月25日第三次复诊。
面部、额部痤疮全部消失,仅留有少许灰褐色的斑点。昨日月经来潮,仍有些痛经,量较少,一般三天左右。大便已正常。平常易上火。
脉浮滑缓,舌质红,苔薄白。
处方:调理为主,原方加减。
党参15g,黄芪20g,白芷10g,葛根20g
红花6g,当归片10g,川芎10g,炒地龙5g
黄连片6g,川木通10g,麸炒苍术6g,黄柏6g
青蒿10g,炒冬瓜子15g,石膏20g,知母10g
山药20g,陈皮10g,炒火麻仁10g,凌霄花10g
牡丹皮10g,醋延胡索10g,醋乳香10g,甘草5g
7剂,每日1剂,水煎两次,分两次温服。
按语:
党参10g,蜜麻黄6g,白芷10g,葛根20g
浮萍6g,浮萍6g,红花6g,当归片10g
川芎10g,炒地龙5g,黄连片10g,生地黄15g
川木通10g,麸炒苍术6g,黄柏10g,薏苡仁20g
青蒿10g,天冬10g,皂角刺15g,炒王不留行10g
炒冬瓜子15g,夏枯草10g,半枝莲10g,天花粉20g
酒大黄3g,甘草5g
按语:痤疮(粉刺)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,严重者在脸部、背部多发,日久形成大量的瘢痕,而且容易复发,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。痤疮的形成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,因此治疗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嘱咐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。本例患者平素喜食火锅、烧烤等食物,睡眠较晚,大便时干,这就容易造成心胃火盛。头为诸阳所会,常为风邪所犯。粉刺能挤出白色粉样团状物,说明内有湿热。患者平时又不易出汗,因此用麻黄、白芷、葛根、浮萍解表发汗;红花、当归、川芎、地龙通络活血消肿;青蒿、苍术、黄柏、薏苡仁清利湿热;皂角刺、王不留行、冬瓜子化脓袪湿;夏枯草、半枝莲、天花粉消肿用结;川木通通利下焦;黄连清心胃之热;生地黄清血热;生地黄、天冬滋阴;酒大黄通利大便。配方严谨,取得较好的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