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素饮食后胃脘部胀闷,易呃逆,头晕乏力,食欲较差,面色委黄,声音低微,月经量多,提前或延后
——株洲内科曹可仁主任医师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

株洲内科曹可仁主任医师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
患者:文某,18岁,学生
主诉:胃脘部胀闷,伴呃逆8年
现病史:平素饮食后胃脘部胀闷,易呃逆,头晕乏力,食欲较差,面色委黄,声音低微,月经量多,提前或延后。舌淡红,苔白腻,脉滑。
家族遗传史:其父亲有相同症状
西医诊断:慢性胃炎
中医诊断:痞满
中医证型:虚痞(脾胃虚弱)
治法:健脾益气,升清降浊
方药:参苓白术散加减
西洋参5g 茯苓10g 白术10g 薏苡仁15 g
山药20g 白扁豆10g 莲子10g 黄芪15g
当归15g 砂仁5g 陈皮10g 炒麦芽15g
炒稻芽15g 炒鸡内金15g 青稞红曲6g
山楂10g 甘草5g
×5付
水煎服,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.
医嘱交代:
1.合理膳食,保证营养。
2.适当运动,增强体质。
服用10剂后,患者复诊,其饮食后胃脘部胀闷,呃逆,头晕稍好转,食欲好转,面色稍好转。
按语:患者先天脾胃虚弱,运化失职,湿浊内生,气机不畅,升清降浊失常,出现胃脘部痞闷,呃逆,食欲差;脾失健运,气血生化不足,肢体失于濡养,导致头晕乏力,面色委黄;脾不统血,月经量多。西洋参,茯苓,白术益气健脾;山药,莲子,白扁豆健脾;黄芪,当归补气养血,砂仁化湿行滞,陈皮燥湿健脾;炒麦芽、炒谷芽,炒鸡内金消食化积;青稞红曲,山楂健脾开胃,甘草调和诸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