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咳嗽一直未愈,夜间咳甚,干咳无痰,恶寒发热,伴恶心呕吐,面色萎黄无华,前额痛

——名老中医徐慧医生巧治秋燥型咳嗽

名老中医徐慧医生巧治秋燥型咳嗽

患者:郑某某,女,52岁
初诊:2016年3月16日
主诉:咳嗽半月,伴恶寒发热 1天。 
现病史:患者于半月前感冒咳嗽一直未愈,夜间咳甚,干咳无痰,昨日因洗澡后受凉出现恶寒发热,伴恶心呕吐,面色萎黄无华,前额痛,舌淡胖,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浮。
查体:T37.5℃。
中医诊断:咳嗽
中医证型:秋燥证(凉燥)
治法:润燥疏表,理气和中。
方用:杏苏散+藿香正气散加减
紫苏叶10g  紫苏梗15g   苦杏仁6g     桔梗6g
陈皮15g     半夏10g       茯苓15g      枳壳10g
前胡10g     广藿香15g    荆芥穗15g  防风10g
白芷10g     苍术10g       葛根15g      甘草6g
         ×7 水煎服,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
二诊:2016年3月19日。诸症好转,面色好转,无恶心呕吐发热,现症见:咳嗽,有痰,难咯出,头部昏沉不清,无头痛,乏力,舌体胖大,苔腻,脉浮。在前方基础上减去藿香、苍术,再加紫菀、款冬花、蔓荆子。再服7剂。嘱续加调理,禁食油腻食物、生冷水果。
按语:本症属于感冒范畴,秋燥证中凉燥,患者感受时令燥邪,邪犯卫表,则发热恶寒,头部昏沉不清,头痛,脉浮;燥邪犯肺,肺失宣降,“燥是则干”,气道失润,则咳嗽,干咳无痰。邪正相争,邪犯脾胃,则恶心呕吐。遂用杏苏散+藿香正气散加味清宣润燥,以苏叶、前胡疏解表邪,微发其汗;杏仁、桔梗、紫菀、款冬宣肺达邪,利气止咳;藿香辛温解表,和胃止呕;半夏、陈皮、茯苓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;枳壳、陈皮理气宽胸;加蔓荆子、葛根清利头目,退热止痛,甘草调和诸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