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名老中医刘炳钧巧治肝阳上亢型眩晕
患者:龚某某,男,42岁
初诊时间:2016年1月22日
主诉:头晕伴视物眩晕感半天
现病史:患者昨晚进餐之后外出散步,突然感到头晕,眼见周围天旋地转,随后家人劝其去中心医院检查,患者拒绝,今晨在家人的陪伴下来我馆就诊求治。
现症见:头晕,视物眩晕感,时有头胀、头痛,时有耳鸣,有口干口苦,晚睡眠不佳。舌红,苔黄腻,脉弦滑。患者平素性情急躁,近因工作繁忙,常加班加点。
现症见:头晕,视物眩晕感,时有头胀、头痛,时有耳鸣,有口干口苦,晚睡眠不佳。舌红,苔黄腻,脉弦滑。患者平素性情急躁,近因工作繁忙,常加班加点。
中医诊断:眩晕
证型:肝阳上亢
治法:平肝潜阳,清热活血
方用:天麻钩藤饮加减
天麻12g 钩藤12g 栀子12g 黄芩10g
杜仲10g 川牛膝12g 半夏12g 夜交藤15g
天竺黄12g 石决明30g 磁石30g 代赭石15g
×7付
水煎服,一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
二诊:服用上方七剂后 ,眩晕大减,耳鸣止,舌苔黄腻稍减,口仍干苦。继续服用上方加香附15g,服用七付。
服用二诊七方后后眩晕止,口苦消,续服五付巩固治疗。
按语: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认为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。性急之人肝气易郁,久则化火,肝阳上亢;火炼液为痰,痰火交阻,风火上扰清窍,故为眩晕。口干苦,舌红乃火热之征,苔黄腻,脉弦滑,属痰热之征。本证属本虚标实,而以标实为主,治以平肝熄风为主,佐以清热安神之法。方中天麻祛风潜阳,止头痛、眩晕,钩藤清热熄风降火,两药并用为君药平肝潜阳;石决明、代赭石咸寒质重,镇肝潜阳,并能除热明目,与君药合用,加强平肝熄风之力,川牛膝引血下行,并能活血,杜仲补益肝肾以治本,栀子、黄芩清肝泻热,以折其阳亢,磁石镇惊安神,平肝潜阳,夜交藤宁心安神,天竺黄、半夏以化痰浊,后加香附以疏肝解郁,断火之源,共奏平肝潜阳,清化痰热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