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彭某,女,1岁半
初诊时间:2019-3-12
主诉:患儿家长代诉患儿6个月时头面部突发红疹,明显瘙痒,后期出现流黄水、结痂;当时也是四处求治,最终得龚教授治疗,外洗方5剂而愈,现一年后前症复发;
现在症:头面部可见明显边缘清楚的苔藓样斑片,皮损处干燥、瘙痒,患儿形体适中,近期纳食欠佳,皮肤偏黄,舌淡,苔白腻,纹淡。
中医诊断:湿疮
证型:湿热风燥
治法:清利湿热,祛风止痒。
方药:经验方加减
瓜蒌霜30g 夜明砂30g 葛根15g 地骨皮30g
苦参15g 白鲜皮30g 酒蛇蜕10g 墨旱莲30g
侧柏叶30g 苦杏仁15g 大枫子15g
×7剂,上水煎洗,一剂药可熬两次,供2天外洗。
复诊:诉上方外洗后患儿皮损处瘙痒明显好转,干燥得到缓解,为巩固治疗,遂上方加减,上方加火麻仁30g;继续7剂外洗,后期回访,告知已愈。
按语:本案症属中医外科湿疮范畴,总因禀赋不耐,风、湿、热阻于肌肤所致。患儿6月婴儿时期就发本病,究其缘由与胎禀不受有关,也有素体脾虚,脾虚生化之源不足,不能升清降浊,导致湿热内生,且有历史病史,长期致脾虚生风化燥,肌肤失养,故病久,皮损剧痒和粗糙肥厚,所以方中用苦参、白鲜皮、大枫子清热利湿、止痒;用瓜蒌霜、夜明砂、墨旱莲、侧柏叶、苦杏仁、火麻仁祛风润燥;因皮肤为肺开窍之所,故葛根、地骨皮解表泻肺热已解肌表之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