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某某,男,7岁半
初诊时间:2019年4月28日
主诉:夜间尿床一月余
现病史:其母代述,患儿一月前患感冒,自行服用药物后痊愈(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及头孢类抗生素),后出现夜间尿床,每夜需起床尿1-2次,小便清长,无明显异味。现患儿精神状态可,胃口一般,大便每日可解,但粘厕所,尤其近一月明显,睡眠一般,喜欢翻来覆去,且偶尔伴有夜寐流涎。前一周曾服补肾益气类中药5天,无改善。现舌淡红,苔偏腻,脉细。
中医诊断:遗尿
证型:厥阴病
方用:甘草泻心汤加减
炙甘草16g,干姜12g,黄芩12g,黄连4g
法半夏8g,党参8g,大枣10g,茯苓10g
白术10g ×3付
水煎服,作一次煎煮,日一剂,分三次服用
二诊:2019.05.3
其母诉服药第二天夜间尿床已消失,服药三天未出现遗尿,就一天前晚上出现一次,且睡前喝了大量水。现按原方再服用3天。
后回访,患儿夜尿消失,大便正常,胃口恢复。
按:甘草泻心汤主治伤寒痞证,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,中焦升降失司,气机痞塞而症见心下痞硬胀满,腹中雷鸣,下利至甚,水谷不化等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。但为何在此遗尿案中出现,患儿因一月前口服感冒药后出现此证,误用寒凉清热药物,导致误伤脾阳,加之原本就有脾胃功能虚,消化不良,故而伴随出现大便,胃口,睡眠的异常。选用甘草泻心汤调寒热,尤其是上热下寒之证,配合使用茯苓,白术,合成肾着汤之方,此方温化寒湿,主要用于太阴虚寒兼有饮之证。故两方合用不仅可以调整患儿脾胃功能,同时解决下焦寒湿,小便不利之证。